他们,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外省返长人员和省内中高风险地区返长人员严格执行落地核酸检测制度,到站旅客均需现场做核酸检测,拿着结果有序出站。”
长治高铁东站人流量多、车流量大,是防止疫情从外界输入的重要关口。为了提高疫情防控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不久前,长治高铁东站出现了这样一群人——
他们,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记者/王垚 图/张轩瑞
争先恐后,抢做“排雷兵”

3月8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接到市卫健委通知,要求立即抽调8名医护人员,参加长治高铁东站核酸检测工作。郭李娜是和济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共产党员,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她便义不容辞报名参加。紧接着,牛婀娜、王乐、王鑫荣、申慧敏、王宇坤、张栋华、郝瑞敏也纷纷报名加入。大家一致表示,一定尽全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3月9日早晨,和济医院8名检验人员整装出发,抵达长治高铁东站。大家来不及休息,立即进行预实验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二天,他们便正式开始检验工作。负责人郭李娜与她的同事们为每一趟列车上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还要在规定时间出结果。“有多少趟车到站,就要做多少批核酸检测。”郭李娜介绍说。
8人接力,跑出“加速度”
这次核酸检测任务,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为保障核酸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避免旅客长时间滞留,他们分成三组,工作时间执行三班倒,工作区域分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分析区,工作完成后才能离开相应区域。这就意味着每一项工作他们都要熟悉,并且做好协调配合。郭李娜告诉记者:“整个流程下来要两个多小时,三小时内出结果,所以时间上非常紧张,每个人的工作都必须加速!”

走上移动核酸检测车,记者看到了正在工作的医护人员,样本接收、编号、提取、加样、扩增......所有流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检测区的医生需要直接面对采集标本,厚重的防护服就成了“作战的盔甲”。为了不耽误进度,保质、保速完成检验工作,他们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因为上厕所极度不便,他们尽量少吃饭、少喝水,尽可能减少下车次数,把时间都留给车上的工作。闷热的防护服使“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员汗流浃背,脸颊也被口罩勒出红痕,可是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

一批又一批的标本源源不断地送往狭小的移动核酸检测车,大家谁也不愿意拖工作的后腿,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同时,尽快把检验报告发放出去。接连十多个夜晚,他们都是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检测车,吃一碗泡面果腹,大家似乎已经忽视了时间的存在。
平凡坚守,诠释“守门人”
记者采访时,和济医院的8位检验人员已经在防疫一线坚守了10余天。郭李娜说:“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这时候苦点儿累点儿都算不上什么。我们科有31个人,我们8人被抽调来这里,可是科里的工作一点也没有减少,他们也在努力。大家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圆满完成任务。”

检验科王宇坤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就多次请缨参与检测工作,但组织上考虑他两个孩子年纪较小,无人照看,就没有批准他前往抗疫一线。面对检验人员短缺的情况,王宇坤这次主动将两个孩子交给家里老人照顾,自己独自居住,全身心投入到检测工作中,保障检测工作的准确及时。郭李娜说,其实科里的很多同事都是两个孩子的家长,这些同事的表现让她特别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战胜疫情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

简单的话语,沉着的行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和济医院检验人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冲锋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履行了“医者仁心、不忘初心”的誓言,成为我们这座城市不折不扣的“健康守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