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济医院2024年十项要事
和济医院
2024年十项要事
岁月不居,芳华有信,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
转眼间,2024悄然而逝,
党建领航,笃行实干,
是2024年最鲜明的底色。
这一年,
我们共同见证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共同经历了无数刻骨铭心的时刻。
这一年,
因每一位“和济人”的参与而弥足珍贵,
因每一位“和济人”的努力而精彩纷呈。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
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让我们共同回顾,
一起走过的2024!
01
党建引领风帆劲,强根铸魂聚合力
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凝心铸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党支部学习的第一内容、党员学习第一任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力求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头脑,并结合实际工作,谈举措、抓落实,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4月起,党纪学习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抓好以案促学,日常“融学”,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讲授专题党课,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不断深入,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
02
万里援非赴使命,医者担当践初心
3月29日上午,我院援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医疗队光荣出征,完成为期60天的援外医疗任务。
两个月间,队员们克服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严峻挑战,在共享基金会和山西第22批援吉布提医疗队协作下,创造性开展多项工作,累计筛查病例2020例,完成手术1328台,超出1060台预期手术量。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21岁,日均手术量39台,单日最高手术量达50台,在保障手术质量的基础上,创造共享基金会在非洲“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单批次完成手术量历史新高。
本次由我院组建的眼科骨干医疗队为该项目派出的第三批队员,也是由地市级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为加强医院对外合作交流和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军民融合谱新篇,医院启新促发展
7月12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改扩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融通公司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双方代表就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合作与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交流,在和济医院原址上进行投资改扩建,建造一个包含门诊、住院、体检中心、教学科研、康养、医美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医院。项目共分四期建设,总建设规模预计约20万㎡。一期建筑面积约50000㎡,功能包含体检中心、综合门诊、科室病房、医美中心、月子中心等。
招商引资双向奔赴,政企合作共创未来。和济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专业和资源优势,加强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以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04
发挥特色优势,助力健康长治建设
近年来,医院深入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山西省中药材崛起工程和中医药强省战略,坚持科学规划,强化政策引导,秉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牢中医药发展基石。
8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郝小江,首届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魏玮来院调研,进一步推动国家自然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地区支援项目走深走实,助力长治市健康促进行动胃食管早癌筛查项目向纵深推进。
9月27日,国医大师王世民传承工作室在我院正式成立,是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院中医药工作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内分泌科开展了糖尿病早防早筛早治项目,建立“全人群筛查、全病程管理、全因素分析”的糖尿病标准化防治新模式,在试点县区建设国家基层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开展隐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筛查、健康指导和随访服务,引导各县区对高危人群积极开展早期筛查公益活动,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05
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
“一老”情连“夕阳”、“一小”牵系“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医院积极探索医养、医育结合路径,精心打造以“一小一预防、一老一康复”为主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综合体,确保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托起“朝夕美好”。
10月12日,第八次山西省老年医学大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我院老年医学科被授予“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医院院长郝少峰、长治市民政局局长张斌共同签署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与长治市民政局共建医养康养服务平台合作协议,并为长治市医养结合试点机构(长治市养老院)揭牌。
12月6日,长治市民政局深入和济医院,探讨如何促进“医与养”的紧密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进行了工作座谈,进一步推进“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医院+养老院”发展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幼有所育上持续用力,并将其作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之一。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幼有善育,3岁以下婴幼儿是“最柔软的群体”,托育服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围绕职工托育需求,医院积极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将“医”和“育”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婴幼儿养育照顾、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水平,成功开办“和济医院托育中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6
融合赋能见实效,医疗资源齐下沉
为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3月11日,潞城区人民政府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签订共建长治市潞城区人民医院协议。
潞城区人民医院成为和济医院北院区,实行“人、财、物、管理”四统一,和济医院严格落实责任和义务,全方位实施管理,保障北院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共建合作模式的典范,贡献深化医改的“长治模式”,更好地让全区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有温度、有高度、有广度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为长治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1月18日,总院区和北院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学科融合启动仪式召开。通过肿瘤外科、妇产科、肾病学科的三个科室的学科融合,实现和济医院总院区与北院区之间的知识共享、技术互补、人才流动,努力把北院区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
07
跨省合作强联手,共赢发展谱新篇
6月19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战略合作签约授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医院迈出探索跨省合作的新步伐。
此次战略合作的签约,进一步促进两院交流更加紧密,友情更加深厚,合作空间更加广阔。有力推动两院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切实建立起一条助力医院高水平、规模化、差异化发展的“新赛道”。
08
创新发展育新机,学科建设创佳绩
学科品牌建设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手段。
根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省医学重点学科期末验收和年度考核结果的通报》(晋卫科教函〔2024〕38号),我院重点学科建设亮出了优秀的成绩单。普通外科和神经外科喜获佳绩,双双入选山西省拔尖学科和成绩较好的医学重点学科名单。此次山西省共有60个学科入选,其中市级学科共有9个,我院为太原市以外的医院唯一一所两个学科成功入围!普通外科连续2年入选。
神经内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标志着神经内科跨入省级一流临床专科行列,充分彰显了我院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7月,长治市11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市结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卫生对口合作协议,建立对口合作长效机制,开启“京长”两地卫生健康对口合作的新篇章,我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签订对口合作协议书,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切实加强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产出等方面持续努力。成立了“宣武神经内科专家工作室”,协助科室发展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两大亚专业组,定期进行查房、门诊、疑难病例讨论、科研学术交流等。
为检验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果,促进重点学科发展进步,按照《长治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市卫健委组织专家组对2019年评审认定的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现场验收。市级重点学科肾内科在期末验收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总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09
我院成为潞州区医疗应急救治中心
医疗应急救治中心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迅速响应各类突发医疗事件,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更是衡量一个城市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潞州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综合分析研判,决定与和济医院合作,建设潞州区应急医疗救治中心,既保障公共卫生,也保障紧急救援。
医院以应急救治中心启用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启“医”心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10
奋楫扬帆正当时,喜报频传振人心
长治唯一!医生宋希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2024年度全国首届病历书写技能大赛上,我院急诊科副主任宋希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临床素养脱颖而出,获得“日间赛道”个人一等奖,同时与其他3名医生组成省队,代表山西省取得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山西行动,调动医务人员参与科普宣传的积极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举办了2024年山西省健康科普作品大赛。大赛得到各市、各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各类参赛作品1742件。根据评审规则,经专家评审,共有348件作品获奖,我院神经外科作品荣获视频类二等奖1项、创伤外科作品荣获视频类三等奖2项,内分泌科作品荣获网络账号类三等奖1项,我院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